綦江創(chuàng)新探索紅色文旅融合之路
2022-01-12
來源:新華社
綦江區(qū),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,位于重慶市南部,旅游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為主,主要有古劍山、丁山湖、白云觀、古樹化石群等,區(qū)境東西寬71公里,南北長82公里,幅員面積2747平方公里。
綦江區(qū),重慶一張閃亮的紅色名片——中央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,重慶最早的黨支部之一——中共綦江支部誕生地……
近年來,綦江創(chuàng)新盤活紅色文化資源,打造出一座“沒有圍墻的紅色課堂”,并依托紅色旅游為鄉(xiāng)村振興賦能,探索出一條紅色文旅融合發(fā)展之路。
2021年6月,王良同志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。截至目前,接待總人數已突破11萬人次。
“綦江紅色文化資源豐富,涌現出王良等革命英烈,是中央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、重慶最早的基層黨組織誕生地之一,在重慶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”綦江區(qū)委書記姜天波說。
王良同志紀念館,是綦江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成果之一。去年以來,綦江已梳理出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9處36個點,革命遺址遺跡162處。
在綦江鬧市區(qū),一棟川南民居風格的木板樓房格外顯眼——這是革命烈士鄒進賢故居,中共綦江支部舊址,于2021年1月27日修復完畢后正式開放。
在中央紅軍長征過境的石壕鎮(zhèn)、安穩(wěn)鎮(zhèn),綦江正在打造“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綦江主體建設區(qū)”,已推出石壕紅軍烈士墓、紅一軍團指揮部、紅軍橋、“楓香樹下1935紅軍街”等紅色遺跡旅游線路。
同時,綦江還推出系列紅色文藝作品,其中電影《王良軍長》已在2021年國慶期間上映。另外,綦江與貴州遵義等地聯動,從點、線、面等多角度盤活紅色資源。
走進中共綦江支部舊址,登上樓梯,穿過革命烈士鄒進賢的書房和臥室,懸掛著黨旗的綦江支部會議室映入眼簾。
“為掩護黨的活動,會議室平時是書鋪的修書室,黨員開會時才懸掛黨旗?!濒虢瓍^(qū)融媒體中心主任孫萍說。
如今,這里已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場所。去年以來,重慶及周邊地區(qū)不少黨支部到此舉行主題黨日活動,學習黨史,聆聽革命故事。
這只是綦江傳承紅色文化的載體之一。去年以來,綦江在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的基礎上,以豐富靈活的形式,打造出一座沒有圍墻的“紅色課堂”。
綦江還創(chuàng)新開展沉浸式教學。在“長征路上學黨史”活動中,來自各地的黨員干部換上軍裝,踩著草鞋,重走長征路,聆聽革命故事,緬懷革命先烈。
情景教學、現場教學、體驗教學……豐富靈活的學習方式,讓黨員干部對黨史入腦入心。據統(tǒng)計,去年以來共有來自重慶、四川、貴州等地的4500多個黨組織30余萬人次到綦江開展學習活動。
“通過這種體驗式、互動式的戶外課堂更能直觀地感受革命先輩們的精神力量。”從重慶主城區(qū)到綦江參加學習的黨員王靖宇說。
走進渝黔交界處的安穩(wěn)鎮(zhèn)崇河村紅軍街,紅色是道路兩側建筑的主基調,輝映著視野盡頭的郁郁青山。
在“雞名兩省”餐廳,老板羅德開正認真地給顧客介紹菜品:“你看這丸子圍成一圈,中間有個空檔,所以叫‘突出重圍’;這道菜白菜蘿卜一起炒,寓意紅軍的艱苦,所以叫‘紅軍菜’……”
安穩(wěn)鎮(zhèn)是中央紅軍長征過境地之一。去年以來,綦江在崇河村打造紅軍街,去年吸引近10萬人參觀學習。在此開了20多年餐館的羅德開坦言:“以前一年最多能賺兩三萬元,去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。”
如今在綦江,紅色旅游已成為撬動鄉(xiāng)村振興的杠桿。
安穩(wěn)鎮(zhèn)鎮(zhèn)長代顯鋒說,崇和村依托“紅色文化 鄉(xiāng)村旅游”發(fā)展模式,2021年已落地各類產業(yè)發(fā)展業(yè)態(tài)20余家,村集體累計收入9萬余元,有效帶動村民增收。
在永城鎮(zhèn)中華村,以王良故居、王良同志紀念館為軸心,休閑觀光農業(yè)正快速發(fā)展,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從務工、農家樂經營中獲得收益。
在中華村120畝集體果園內,沉甸甸的柑橘壓彎枝頭。駐村第一書記劉春梅說,柑橘被游客采摘后每斤可以賣到10元左右,加上蘿卜、南瓜等套種作物,果園每年可以帶來10多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。
“挖掘利用紅色資源,不僅讓紅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傳,也為鄉(xiāng)村振興賦能,發(fā)揮了‘四兩撥千斤’的作用?!苯觳ㄕf。